网红娃娃戏入人生别太早
成名要趁早!深信这句话的这届家长有的太着急,恨不得娃娃刚出生就能成名,刚会走路说话,就教孩子出演别人的戏。
一个三四岁的小女孩跑到哥哥书桌旁:哥哥,今天老师表扬我了!表扬你什么了。老师说我力气大!拖了全班后腿!
童言无忌,有时孩子像哲学家一样,用最简洁通俗的话把最深奥的道理说出来,让大人在大笑之后会有所触动,有的孩子调皮搞怪,做一些让大人啼笑皆非的事,这些都是孩子的天性,童真不过,世上的小孩都是单独的个体,这个娃娃的可爱不应该是另一个娃娃的模板
在一些短视频平台上,很多家庭全家出演有些假纪实短片中小孩参与其中,有的还是重要角色说笑话,讲谐音,有的是家庭有趣生活再现,有些则演一些落俗套的网络段子比如,有的孩子回家拿着试卷说,我比班里最高分多一点,人家99,我9.9有小朋友吃冰棍儿,大人假装劝阻,小孩子会奶声奶气顶嘴:我老奶奶103岁也吃冰棍儿,因为她从来不多管闲事
用成人语言怼大人,捉弄兄弟姐妹,甚至是捉弄老人,语言粗俗,动作不雅,还有些装扮卖惨五花八门,不少家长利用孩子,挣流量换钱还有的家长不惜重金,请网络营销公司包装自己的孩子,让流量变现更快,之后带货再挣钱这些孩子也是家长手心里的宝,赚钱的宝
最近几天,文化和旅游部印发《关于加强网络文化市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意见》,严禁借网红儿童牟利,严管严控未成年人参与网络表演应该说,这是给用孩子赚钱,甚至是得意于啃小成功的家长的一剂清醒针,一副刹车片
有些人说,童星也是脱颖而出的,但童星知道他们是在演戏现在很多短视频在家庭场景中,家长用摄像头时刻对着孩子几岁的小娃娃可能还不太清楚他们的表演给家长带来什么,但看到大人的喜悦,会得意自己的表现,而更加陷入表演模式
孩子也有情绪快乐的时候,他们可能会忽略镜头,记录下的是本色出演但是小孩子因为不高兴哭闹或者分离焦虑,向爸妈祖辈哭诉的时候,依旧用冷冰冰的机器对着他们,而不是给予安抚和拥抱,孩子会觉得在父母眼里,镜头比他们更重要
儿童在生长发育阶段,每天从周边环境中吸取成长的养分,这些养分如果有益,助力成长,如果无益,就是伤害孩子。
小孩子常常分不清楚现实与想象,有时他们会把想象的当成现实发生的,还会沉浸其中教他们如何说话,告诉他们如何在镜头前动作,按照脚本表演,难免会让孩子产生错觉,误以为这也是正常的生活
真实记录下孩童的语言,哭笑,等他们长大后再看,会是美好回忆萌言萌语萌态,是生命里最初的珍宝但如果童年影像留念都是演出来的,这样的童年不是自己的戏份太多,与人生交织,一旦真正进入生活,没有脚本,不知是什么样的表现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会接触到一类表演型人格,他们把生活当成舞台,或者与现实生活若即若离,或者语言夸大动作夸张,总想引起别人的注意一旦别人注意自己,得到满足,语言,行为更加夸张用心理学的行为分析法,有的就会归因于儿时的被忽视,或者儿时的特殊教养
她那时候还太年轻,不知道所有命运赠送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这是斯蒂芬·茨威格《断头皇后》里的句子,很多人抄在小本本上说白了,就是那些港片里的落魄大哥总说的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从小演戏,不是自己真实的语言和动作,不是一个成长中的个体对真实生活,环境,抚育的自然反应,长大了这节课终归要补上补偿心理起作用后,还能在自己的人生舞台挥洒自如吗就怕成了无戏人生
此外,网络社会越来越透明,只要发到网络上的信息都会留痕,若干年后,这些被大人打造的小网红看到自己幼年不明就理的时候,被家长拍了那么多乱七八糟的视频供他人点击,放大,给别人提供笑谈,不知滋味如何。
不过,这些疑虑也许是多余技术发展,生活越来越透明,不光是疫情催生的扫码人生,也许未来就像科幻小说中描述的,到处是屏幕,每个人的360度都会被摄入镜头,想成为一个标准的社会人,就要学会掩饰自己的情绪,面无表情,收敛动作不然一个眼神,就会被虹膜识别出来内心的思考,看一眼前面一个人的耳环,旁边的墙壁立刻弹出一块显示屏,上面是某个饰品大品牌推出的最新耳环
李新玲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