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季度,信托业固有资产总额和所有者权益总额同比增长,反映了行业资本实力稳中有升的总体趋势。
从固有资产总额来看,今年一季度末达到8687.46亿元,同比增长5.74%,虽然环比下降0.75%,但符合正常的季节性波动特征所有者权益总额方面,一季度末达到7110.03亿元,同比增长4.16%,环比增长1.09%值得一提的是,2010年以来,行业固有资产总额和所有者权益总额保持持续同比增长态势,行业资本实力不断提升
目前信托资产规模虽稳且有压力,但信托资产结构稳定优良长期来看,通过进一步加大信托业转型力度,进一步提升合规运营,防控金融风险,行业未来可期
自2018年一行两会一局联合发布资管新规以来,信托资管规模从2017年的峰值26.25万亿元降至2020年的20.49万亿元,规模连续三年下降《资管新规》发布后,信托业原有业务受到严重冲击,房地产信托和通道业务规模下降,打破新换,禁入资金池的要求,使得各信托公司都经历了变革和业务调整,甚至不少信托公司在很多产品上出现了雷爆
笔者认为,如果没有资管新规,信托公司目前的发展要么从新高峰走向崩溃,要么已经崩溃,要么已经产生系统性风险简单来说,资管新规进一步推动金融服务实体,让前期看似风生水起的信托业提前破灭了一些后患无穷的泡沫这也是一个比较长的清理,洗牌,整顿的过程
最近几年来,许多信托公司因合规问题遭到大量罚款,存在各种问题,如公司治理不完善,业务操作违规,信托计划不充分等正是因为合规问题,一些信托公司的产品爆仓因为资管新规对通道业务的严格监管和限制,要求金融机构对每个资管产品的资金设计单独账户进行建账和核算管理,还要求对影子银行性质的资金池进行整改,这些都给信托公司带来困难
另一方面,这种困难也反映出信托业为了方便,使用了一些灰色手段来达到相应的目的,即不管另一种风险,减缓一种风险的积累幸运的是,新的风险尚未扩大虽然新规带来了一些阵痛,但规范的操作让行业整体风险降低
如何开展合规业务笔者认为,制定的规则要求如何开展合规业务,合规业务就如何开展当然,很多时候法不禁止自由,难免钻空子,游走灰色地带但未来必然会有新的,更新的,持续的一轮对金融业的严格监管,现在不禁止的灰色地带会被逐步取缔,关闭,限制
如果钻漏洞成为习惯,一系列新规再来,估计行业又要经历阵痛了也就是说,如果从长远考虑,避免各种漏洞,老老实实按照监管要求进行信托运作,未来可以管理的资产规模和收到的利润可能没有太大空间,但可以保证信托公司的高质量发展如果从短期考虑,以快速盈利为主要目的,在符合监管要求的红线边缘大胆试探,可能会先有惊喜,再有习惯,最后是阵痛
俗话说:行百里者半九十其实任何行业,任何企业都应该始终如一地遵守相应的法律法规,心存敬畏,有所为有所不为
具体到不同的信托公司,合规业务需要结合自身实际在过渡期内,相信各信托公司都能从自身实际业务中发现资管新规严格监管下自身存在的问题,包括但不限于人才团队能力薄弱,信托产品设计不合理,质押品不良情况频发,投资者对投资回报不满等这些问题都需要结合实际业务进行分析和讨论
任何市场化的行业,都可能出现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情况在当前整体经济环境压力下,信托公司要做好合规管理和风险防范只有这样,他们才能走得更久,更久,更稳
短期来看,《资管新规》出台后,表面上可能会限制信托业的发展实际上是提前一步拉动信托行业,防止行业陷入深坑比如,新规出台后,中国信托业风险项目数量大幅上升似乎风险加剧了事实上,在新政的指引下,信托公司以更严格的标准对相应产品进行了更严格的风控管理,从而更加合规管理办法表明,信托公司高度重视,在政策要求下严格控制
信托在中国发展已久,但了解信托的人并不多,主要是因为大部分投资者可获得的资金总量远远小于信托的门槛,这也意味着后期能够参与信托产品的投资者数量还比较少。
如果说没有投资就没有发展,那么金融工具往往会认为没有发展就不会投资目前双方可能进入博弈阶段,因为无法判断市场后期的变化,所以不愿雪中送炭,只想锦上添花换句话说,信托公司很难见证经济全面复苏前的黄金期如果他们能够与其他金融工具一起,积极为实体经济提供优质的资源优化配置,他们将像银行,保险,证券,期货等金融工具一样,在未来继续迎来黄金期
从长远来看,规范的信托业将告别原有的野蛮生长,以服务实体经济为首要目标,充分发挥优化实体经济融资配置的重要作用,促进实体产业和实体产业反哺信托业的良性循环,信托业必将重现昔日辉煌。